返回中國童裝網首頁
嬰童服飾

您的位置:網站首頁 > 嬰童服飾 > 嬰服知識 > 家庭教育中的三應三忌原則

家庭教育中的三應三忌原則

2006-11-30 【中國童裝網】 【字體: 】 【打印】   模特評選   童裝論壇

古有三字經,“養(yǎng)不教,父之過;教不嚴,師之惰”,所以很多家長總認為嚴格就是好的。而有的家長對孩子卻是百般遷就、溺愛,讓孩子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,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。

家庭教育中的三應三忌原則

  一.發(fā)現錯誤,應放手嘗試,忌大加譴責、恐嚇

  失敗是成功之母,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。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,不失時機地大加譴責、恐嚇。其實,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。這種做法的出發(fā)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,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。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,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;或產生反叛心理,反其道而行之。如果處理得當,可以將犯錯誤轉變?yōu)榻^好的學習機會。所以,當孩子自動想要嘗試新事物時,大人就算已經預知會遭到失敗,但仍應該讓孩子去試試看。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的滋味。在有的家庭中,當孩子在準備中做新的的嘗試時,家長或是說當心啊……或者,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了,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嘗試新事物、獲取新經驗的機會,又扼殺了孩子的創(chuàng)造思維的發(fā)展。因此,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,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!……>>教育 不是溺愛就是嚴厲

  二.發(fā)現優(yōu)點,應積極肯定,忌抓著缺點不放

  父母要有敏銳的目光,善于發(fā)現孩子的閃光點,從而肯定、鼓勵他們。對于事物的發(fā)展總有他的兩面性,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,要善于發(fā)現孩子的長處、優(yōu)點。記得有位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,說得非常精彩,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得態(tài)度,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畫,老師看了看,滿懷驚嘆地說:“大家看啊,這幅畫,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,我們一起來數數…”我覺得所有的父母們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,深入挖掘孩子的優(yōu)點,充分肯定孩子。這樣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積極性。

 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,并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,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,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。例如: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,父母甚為著急,希望孩子改掉,逢人便說:“這孩子只吃魚、肉、蛋,蔬菜不沾邊……這可怎么辦呢?”其實,當著孩子的面數落缺點,更會加劇他的缺點,就會出現越管越糟的現象!……>>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

  三.培養(yǎng)習慣,應前后一致,忌隨心所欲

 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,往往會制訂一些“規(guī)則”,如: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、晚上8:30前睡覺、上床后聽半個小時故事等等。對于這些規(guī)則要保持前后一致,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。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(yǎng)成。比如:

  星期天的晚上,媽媽正在趕第二天要急用的材料,6歲的兒子一個人覺得沒事可做,一會兒一會兒跑來問媽媽:“你陪我出去玩,好不好?”“媽媽,你什么時候好?”“媽媽,我的雷達車找不到了,你來幫我找找好不好?”……不到3分鐘,兒子就來了4趟。媽媽覺得真的是很心煩,實在無法安心寫材料了。這時,媽媽想到了兒子平時最愛看《奧特曼》了,而且一看就是很長時間,非常專注(平時,媽媽是絕對不讓兒子看的)。于是,媽媽幫兒子開好了影碟機。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里,兒子再也沒有來打擾媽媽,媽媽終于專心致志地完成了工作。

  從表面上看,這個媽媽似乎處理的很好,兒子終于不來打擾媽媽了,她也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。但,我們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,在此過程中媽媽在使用負強化手段,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打下了伏筆,使他的行為也得到了鞏固,當他下次想看“奧特曼”時,第一反映就是圍著媽媽、煩媽媽。

 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決定或叫規(guī)則,所有的家庭成員也必須保持一致。否則,也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。如:兒子在幼兒園能自己進餐,在家中卻不能,每次都要奶奶喂。媽媽很著急,覺得這樣下去總是不好的。于是,決定從今天開始,讓兒子自己吃飯。到了晚餐時,媽媽說:“寶寶長大,能自己吃飯了,是嗎?”寶寶點點頭。由于習慣了有人喂,所以寶寶吃得很慢,奶奶幾次想要喂,都被媽媽阻止了。等大家都吃好了,寶寶還沒吃好,而且弄得滿桌都是,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:“還小嗎,才6歲,喂喂也沒什么…”這次,媽媽再也沒說什么。這樣,孩子的習慣不但沒有養(yǎng)成,反而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。試想:如果下次媽媽要再讓孩子自己吃的話,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:反正有人喂的嘛,不急。

總之,教育是需要嚴格的,但更需要寬容。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應三忌,將會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到父母的疼愛、信賴和期待,及對他們的尊重和肯定。這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!……>>教育孩子的40條經驗!

  延伸閱讀: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藝術

  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放在了兩只舊鐘當中。兩只舊鐘“滴答”、“滴答”一分一秒地走著。其中一只舊鐘對小鐘說:“來吧,你也該工作了?墒俏矣悬c擔心,你走完3200萬次以后,恐怕便吃不消了。”

  “天哪!3200萬次。

”小鐘吃驚不已。“要我做這么大的事?辦不到,辦不到。”

  另一只舊鐘說:“別聽他胡說八道。不用害怕,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。”

  “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。”小鐘將信將疑。“如果這樣,我就試試吧。”

  小鐘很輕松地每秒鐘“滴答”擺一下,不知不覺中,一年過去了,它擺了3200萬次。

  面對一只新裝好的小鐘,兩只舊鐘都有古道衷腸,可是,“一只舊鐘”有教育但沒有藝術,“另一只舊鐘”是有教育又有藝術,很容易讓人想起生活中的許多教育現象。
一個小男孩兒上幼兒園的時候特別希望自己長大,每長大1歲,他就自豪地說:“我是大哥哥了!”可是上小學一年級以后,他就非常后悔自己長大了。因為老師說以后就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樣想學就學、想玩就玩,每天都得寫作業(yè),每天都得按時上學,不交作業(yè)或者遲到了就得挨批評,不團結同學要挨批評,不遵守 紀律也要挨批評……總之,要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,做一個刻苦學習的好學生!男孩兒回家問媽媽上學是不是一直這樣苦?媽媽說:“上學很快樂呀,寫作業(yè)能學習更多的知識,按時上學就是鍛煉身體,周六周日想睡懶覺就睡懶覺,媽媽這輩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上學!”“媽媽不喜歡上班嗎?”“喜歡!我更喜歡上學的兒子,看到你高興地上學,媽媽上班就像上學一樣高興!”聽了媽媽的話,男孩兒入學焦慮情緒得到了緩解。 ……>>教育: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

  其實,媽媽和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是一樣的,只不過老師像“一只舊鐘”一樣從負面提出警告,進而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和害怕,媽媽則像“另一只舊鐘”從正面引導,讓孩子感覺到輕松和快樂。于是,上學的事實并沒有改變,孩子上學的心態(tài)卻改變了,學習的效果自然隨之提高。學習就像鐘表的滴答擺動那樣漫長而簡單,只要每次付出一點點,最后就收獲“3200萬”那樣巨大的進步與快樂。

  “另一只舊鐘”的教育藝術至少有兩點可供家長模仿。

  ★說正話不說反話,給孩子信心

  教育就是期望對方接受忠告,怎樣使自己的忠告入耳入心呢?首先就是給對方積極的心理暗示,而不是把對方嚇倒。“一只鐘表”的“擔心”和“恐怕”把剛要參加“工作”的小鐘表嚇得事情還沒做就說“辦不到”,以后“吃不消了”的可能性大大增強,這等于給自己樹立一個假想的敵人,人為地形成心理障礙。而“另一只鐘表”鼓勵小鐘表“不用害怕”,小鐘表就決定“試試”,一試果然沒問題。孩子學習會遇到大大小小很多困難,家長要像“另一只鬧鐘”那樣給孩子多提供正面信息,讓孩子對困難形成積極的應對態(tài)度。

  ★說小數不說大數,指導孩子操作

  小鬧鐘涉世尚淺,第一次聽說“3200萬”這樣的天文數字,他還沒有積少成多、化難為易的豐富體驗,所以“吃驚不已”,以至認為自己“辦不到”,而“另一只鐘表”指導它:“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。”小鐘表能夠操作這種“簡單的事情”,最后他完成了“3200萬”的工作任務。平時家長不但要給孩子提出正確的要求,更要善于指導孩子可行的操作過程,這樣孩子才能像小鐘表一樣,在不知不覺中圓滿地完成各種任務。

  延伸閱讀:教育的重心在于“體驗”  

 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,被人們尊稱為“漁王”。然而“漁王”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,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。

  于是他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:“我真不明白,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,我的兒子們?yōu)槭裁催@么差?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,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,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,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,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。

他們長大了,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,辨魚汛……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,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,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!”
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,問:“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?”“是的,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,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。”“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?”“是的,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,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。”路人說:“這樣說來,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。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,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,對于才能來說,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,都不能使人成大器!” ……>>中國家庭教育十大敗筆

  歲月的滄桑讓漁王攥了一大把捕魚的經驗和竅門,他想把這些秘笈傳給兒子,渴望他們通過捷徑再速成一個漁王。但是“招數”不對路,導致欲速則不達。

  做父母的也擁有像漁王一樣寶貴的人生財富,又何嘗不急切想地傳授給孩子呢?一位媽媽牽著兒子快走到幼兒園門口了,媽媽問兒子:“你是不是覺得今天走的時間短一些?”兒子點了點頭。“你知道為什么嗎?”“不知道。”“因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,以前咱們繞了一個彎,今天沒繞彎。你再跟媽媽重復一遍,兩點之間直線最短。”兒子重復了一遍,媽媽贊賞地摸摸兒子的頭說:“對了,以后記著,?”兒子又很乖地點了點頭。其實,孩子雖然對“兩點之間直線最短”點頭了,但他只是一種被動的附和與生硬的記憶,不可能真正理解這個幾何原理。

  這位媽媽和漁王一樣忽略了有效教育的一個關鍵詞:體驗。

  對于幼兒和小學生來說,教育的重心在于豐富他的“體驗”,即直接經驗。學習理論研究成果發(fā)現,孩子的知識來源并不是父母耳提面命傳授的直接結果,而是主動積極建構的成果,這就是說,他必須獲得真實完整的生活、游戲與學習過程,既積累經驗也遭遇教訓,而只有經驗沒有教訓的學習結果不能內化為孩子的認知結構,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沒有獲得“真才實學”,頂多只是死記硬背但不會舉一反三、靈活應用。

  這位媽媽可以換個方式讓孩子有“兩點之間直線最短”的真實體驗,比方說:

 、 走到鋪墊瓷磚的人行道上,媽媽在地面上圈出兩米見方的正方形,指出正方形的任意兩個頂點,然后問孩子:“這兩點之間,我們怎么走最短呢?”然后讓孩子量步,走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,步數肯定少,走兩點之間的折線距離,步數肯定多。這種方式更加直觀地向孩子展示了“兩點之間直線最短”的真實含義。 ……>>中國家庭教育花費近收入1/3

 、 媽媽用手表或者手機與孩子一起計算兩條路線所用的時間(當然走兩條路的速度要一樣),孩子通過親自觀察、比較可以得出“抄近路更快一些”的結論,其科學道理的實質與“兩點之間直線最短”是一樣的。這樣即使孩子對“兩點之間”、“直線”、“最短”等詞匯不明白,但這三個詞有機聯系起來的幾何原理他已經有所體驗和領悟了,這才是教育的關鍵。

熱門品牌

  • 笨笨鼠
  • 小豬嚕嚕
  • 翹嘴蛇
  • 可趣可奇
  • 七匹狼
  • M&Q
  • SUNROO陽光鼠
  • 呢么狗
  • 菲都狄都
  • 比特龍童鞋

關于我們  |  點石新聞  |  版權聲明  |   客服中心  |  訂閱雜志  |  聯系方式  |  服務項目 |  誠聘英才  |   建議投訴  |  友情鏈接  |  RSS 訂閱

中國童裝網提供專業(yè)的童裝品牌招商加盟信息、兒童鞋帽批發(fā)代理、童裝外貿商機新聞發(fā)布、童裝設計展會資訊,盡在中國童裝網。

閩ICP備05007030號 Copyright©2005-2009 中國童裝網 51Kid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:service@51kids.com